2007年3月10日 星期六

[心得] Nikon D80 + Sigma 30mm f/1.4 (1/2)

在2006年的8月, Nikon D80推出, 因為D200諸多功能下放, 比如Multi-Cam 1000對焦系統, 還有超大觀景窗, 以及在高ISO表現優異的CCD, 使D80成為在中階DSLR非常熱門的一款, 一直到12月, D80售價降到我可以接受的程度, 所以把手上的DSLR出清, 然後去某知名e水貨商將D80買回來.

由於上市也有一段時間, 所以網路各個論壇都有許多測試報告以及使用心得分享, 所以在入手前也對D80有一定概念. 不過最讓我頭痛的卻是鏡頭的問題.

在Nikon自動對焦鏡頭中, 廣角大光圈定焦鏡非常缺乏, 不然就是太貴 (ex: 28mm f/1.4). 這讓我這個習慣定焦的使用者非常不習慣. 不過Sigma 30mm f/1.4卻剛好補足了廣角定焦的需求. 30mm在APS Sensor上約為傳統135相機的48mm焦長, 差不多就是所謂的標準焦長. 雖說在附近焦段還有一顆Nikon 35mm f/2定焦可做為選擇, 不過在看了在Mobile01上的【測試】Nikon 35mm vs SIGMA 30mm DSLR標準鏡大戰 與在DCView上的Sigma 30mm f/1.4 EX測試報告之後, 就更讓我下定決心購買Sigma 30mm f/1.4這顆鏡頭了. 由於是f/1.4大光圈, 在光圈全開下的景深非常淺, 所以這時候對焦點準確就非常重要. 我所選的第一顆鏡頭前移1cm左右, 第二顆則是非常準, 所以在購買的時候, 還是一定要測量一下是否有對焦前移後移的問題. 

在我這幾個月的實拍經驗, 這顆鏡頭開最大光圈1.4,  就已經非常銳利, 也如網路一般評價, 由最大光圈1.4一路縮個幾級光圈並沒有發現很明顯的畫質的改善, 但畫質其實已經相當棒了. 個人感受約在f/4左右達到最佳的畫質. 因此在實拍的時候, 我都是以光圈先決, 以f/4為基準點在調整, 拍人像調大光圈為 > f2.8, 拍風景則調至f8. 據說此顆鏡頭在對焦點超過2公尺會出現不易對焦的情況, 我在D80機身上並沒有出現, 對焦都很順利, 暗部對焦成功率很高. 我相信這跟D80的Multi-Cam 1000對焦系統有很大的關係. 此外, 散景的成像讓人滿意, 不會有明顯二線性散景. 不過最近對焦距離為40cm, 在某些情況下會稍嫌太長.

以下是照片跟說明


大大的Nikon招牌. 在招牌跟紅色三角形中間的是對焦輔助燈. 輔助燈下方的按鍵可以自己定義快速顯示想要看見的資訊, 非常實用.

除了P, S, A, M模式, 還有特定場景模式.


LCD上的D80的照片修飾功能, 不過應該大部份人還是習慣在PC上進行後製. 另外LCD上的BM-7保護蓋非常不耐用, 建議買來就好好收好改上硬式保護貼. 在LCD左側的一連串按紐我想使用過DSLR的人都可以很直覺的使用, 不過在調整與顯示ISO資訊時, 我覺得有點不方便, 需要一手按住ISO鍵, 另一手調整滾輪, 以前Canon 10D的使用經驗可以單手完成調整ISO值的動作, 比較方便. 此外, 在拍照的時候如果要檢查ISO值時, ISO鍵的位置有點不順手, 不過有變通方法, 把在機身前方前面提過的快速顯示資訊的按紐設為顯示ISO. 而在LCD上方的是非常讓人稱讚的明亮觀景窗,



機身上包覆的皮質圓潤觸感, 加上金屬質感凸起的斑紋. 以及雙滾輪設計, 拍攝時手感相當好. 照片中可以看見的是包圍曝光鈕(BKT)與內閃開關. 照片裡的鏡頭就是本文另一個主角 Sigma 30mm f/1.4. 金色的Sigma log與代表Sigma頂極鏡頭的EX標誌.


Sigma 30mm f/1.4鏡頭內部特寫, 可以發現八片光圈葉片, 呈現的散景效果另人滿意.


Nikon D80加上Sigma 30mm的大眼睛, 在APS DSLR機身上是非常好的一機一鏡的定焦組合, 並且在微光拍攝時有很好的表現.


下篇: [心得] NIkon D80 + Sigma 30mm f/1.4 (2/2)

[心得] Nikon D80 + Sigma 30mm f/1.4 (2/2)

這篇主要是實拍照片, 來看一下Nikon D80 + Sigma 30mm f/1.4的表現, 以下的圖如果有修圖會註明.

f/1.6, ISO 800, 1/200, +1 EV 縮圖銳化


f/3.2, ISO 640, 1/100, 縮圖銳化


f/1.4, ISO 800, 1/60, 加入雜點, 調整色溫, 縮圖銳化




f/2.8, ISO 1600, 1/60, 縮圖銳化


f/2.5, ISO 640, 1/50, 縮圖瑞化



f/2.8, ISO 100, 1/200, 縮圖銳化


以下為對Nikon D80與Sigma 30mm f/1.4的個人評論

關於Nikon D80
優點:
1. 高ISO表現良好
2. 點測光非常實用
3. 觀景窗明亮清楚
4. 對焦成功率令人滿意

缺點:
1. 高ISO情況時, 畫面有不自然抹平痕跡, 建議將NR功能關閉
2. 隨機附之BM-7 LCD保護蓋非常不耐用, 建議直接換上硬式保護貼
3. 室內白平衡還是不夠準確

關於Sigma 30mm f/1.4
優點:
1. 大光圈 f/1.4, 補足Nikon在附近焦段大光圈定焦鏡的需求.
2. f/1.4為工作光圈
3. 散景另人滿意

缺點:
1. 最近對焦距離為40cm過長.
2. 鏡頭外表為典型Sigma鏡頭塗裝, 讓人有掉漆疑慮.

上篇: [心得] Nikon D80 + Sigma 30mm f/1.4 (1/2) 


2007年3月9日 星期五

上癮

話說最近有件不尋常的事讓我有點上癮, 寫程式.

身為研究影像處理的研究生, 會寫寫程式本來就不太意外, 畢竟是吃飯的工具. 不過之前很長一陣子, 我一直陷於研究的瓶頸, 自然也沒什麼機會寫程式. 會造成瓶頸的原因顯而易見, 我的時間一直被消耗在某件事情上, 加上我的老闆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 所以我就有做不完的雜事, 一直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問題, 至於是什麼事情, 還是低調一點, 事關畢業 (研究生的心酸). 最近則是處於完全沒有任何雜務的狀態, 有許多時間可以做研究. 老實講, 還蠻過癮的. 有足夠的時間把我腦子裡的東西更新, 還可以念念最近的paper, 把一些困擾我很久的數學推導弄清楚. 總算是像個正常的學生了.

而做研究免不了要驗證想法, 驗證想法當然就是要寫程式, 寫程式自然就會開Visual Studio, 有用過Visual Studio的人都知道, 開啟軟體後, 會先出現一個Visual Studio 6.0的logo, 是再也平常不過了. 不過當我2月初時看到這個logo, 真的是感動的無以復加阿! 那白底黑字的平凡logo, 就像是好久不見的老情人回到我身邊的美妙感覺, 心中真實充滿了熱情阿! 希望我對這個老情人的熱情可以再多持續一點,現在可是非常需要她的時候呢..

2007年3月8日 星期四

[新竹] 北埔老街+ 擂茶遊記

一般聽到新竹的北埔, 就會想到擂茶跟老街, 不過在新竹待了那麼多年, 這竟然是我第一次去北埔.

新竹北埔老街如何去呢? 去北埔老街有兩個方法, 一個是坐國光客運往竹東的車, 過了竹林大橋後在屈臣氏下車, 找新竹客運竹東站再轉新竹客運往北埔的車. 不過最簡單的方法還是自己開車, 老街就在台三線旁. 以從新竹出發為例, 只要往竹東方向開, 看路標轉進台三線, 然後沿途注意路標, 老街就在台三線某處左轉進入即可.

其實一開始是把這次出遊定位成"老街攝影"加上"客家美食". 不過進到老街區之後其實還蠻覺得可惜的, 因為感覺上並沒有做一個很好的規畫, 並沒有帶給我一種懷古的老街氣息, 看得出來有許多比較早期的建築, 不過頗為零散, 實在是應該要好好將老街規畫一下, 這裡其實有比目前更吸引人的觀光資源. 延著北埔的街道走, 慈天宮是很明顯的地標, 在逛完慈天宮以後, 我們轉入附近的小巷弄裡, 才發覺北埔老街比較懷舊的一面, 巷弄裡的磚瓦平房都保存的非常好, 很適合在裡面散步與拍照.

美食的部份, 除了好吃的客家菜, 草稞, 阿滿姑手工餅, 隆源餅行, 北埔最有名的就是擂茶了. 看了網路的推薦我們前往"老街擂茶", 地點在廟前街, 面向慈天宮右手邊走一下就會看到. 其它部份就在下面照片說明了.

全部照片在相本: http://www.pixnet.net/album/vkyoung/1513850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三級古蹟的慈天宮, 當地的信仰中心.



慈天宮的屋簷特寫



北埔巷弄裡有許多磚瓦房屋



紅磚牆, 藍色的門牌, 十分有味道



在北埔要找到懷舊味一定得鑽小巷, 也有許多精緻小店面


轉角遇見的茶坊, 拍照的好地點



保存良好的磚瓦民房, 風調雨順的門聯貼在斑駁的木門上, 屋子裡仍然是有人在住的.



網路上推薦的老街擂茶, 老闆夫婦是客家人, 非假日去的關係, 老闆娘還跟我們聊了一下, 才知道原來以前的客家小朋友都要先擂好茶才能吃晚餐, 真辛苦.



店裡的陳設很簡單, 完全就是懷舊味. 在牆上還看到現在已經很難見到的發條掛鐘. 老闆正在上發條.



接下來是擂茶教學, 首先要先把茶葉, 芝麻, 花生粉混在一起倒進木缽裡.


再來就是一直磨........................(有夠累)



磨到直到芝麻磨出了油, 整團東西有點黏稠才可以停. 老闆看到我們沒磨到出油還不給倒熱水, 不過事後覺得他的堅持是對的, 不磨到這個程度, 擂茶喝起來就不夠香也不夠順口.(注意照片中木缽裡, 已經有黏稠感了)



接下來, 就是享受辛苦後的成果了! 配上"胖米"(是客家話, 不過用台語念意思也一樣), 淋上一點點紅豆湯, 再來兩盤茶點. 真的是非常香又好喝, 而且其實是可以填飽肚子的, 所以在擂茶前不要吃太多美食, 不然會喝不完的.


以上就是我的北埔行! 這次唯一的遺憾就是肚子不夠大, 客家菜沒吃到...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標籤:   







2007年3月6日 星期二

[台北] 陽明山花季賞花遊記

今年趁農曆春節假期去了趟陽明山賞花. 很特別, 因為暖冬的關係, 許多不同季節的花都一起開了.

去陽明山有很多方法, 不過因為在花季期間交通管制的原因, 下午三點以前上陽明山的主要道路都禁止小客車上山, 所以最方便的交通方式還是搭公車. 要前往陽明山賞花主要有兩個搭車地點:

1. 台北車站: 260, 126(花季專車)
2. 捷運劍潭站: 紅5, 303

當然還有其它前往陽明山的花季專車, 不過車比較多的就是上面這幾班了, 尤其是260平日就很多. 因為花季的關係, 上陽明山的人非常多, 所以在台北車站搭乘260是不錯的選擇, 可以坐到位子. 連結是陽明山賞花坐車路線(公車) http://www.2007yms.com.tw/busservice.doc )

賞花路線看是在哪裡下車而定. 如果是搭260, 會在第一停車場下車, 然後只要跟著人潮往上走就會走到前山公園, 再來就是花鐘, 如果要賞海芋, 則可以在花鐘的公車亭排隊搭乘131到竹子湖下車. 以上是大部份人會走的賞花路線, 走這條路線有幾個好處, 第一是一起走的人多不會迷路, 再來還可以健行. 不過呢, 今年上山賞花我走的是另外一條路線, 覺得比從第一停車場開始的"大眾路線"要好走又美得多.

我們在車站選擇不搭260, 搭乘126賞花專車在第二停車場下車, 下車後順著路標, 沿路走下坡就會抵達前山公園. 這段路比較少人再走, 感覺清淨很多, 而且是下坡, 非常輕鬆. 景色方面也比起從第一停車場到前山公園這段更好, 個人比較推薦這段路線.

這是從第二停車場順著路標沿途的花, 應該是某種杜鵑.



當天剛好起了濃霧, 能見度還蠻低的, 不過霧裡看櫻花倒還蠻有味道的, 這是日本山櫻花.



往前山公園路上的小徑, 霧越來越濃.



住在半山腰的一戶人家, 住在這邊真是太幸福了.



盛開的杜鵑花, 剛好是開花時期.




前山公園的小橋流水, 到處都開滿花



逛完前山公園, 坐131公車往竹子湖, 沒想到才2月海芋竟然盛開可以採了, 果然是暖冬, 花序都亂了.



拜暖冬所賜, 今年的陽明山花季大概是這幾年花開得最多的一次了, 十分值得一遊.

相本: http://www.pixnet.net/album/vkyoung/1513848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Avril Lavigne] Keep Holding On


[Avril Lavingne] Keep Holding On
-- album: (Would be in "The Best Damn Thing")

2007年2月25日 星期日

女孩

有時候我真的不懂, 我的女孩在想些什麼?

當我開始覺得自己知道如何跟女孩相處的時候, 我總是跟我的女孩相處的漏洞百出. 比如說, 在我所有的話裡都有存在著隱藏的語病, 而且絕對跟比較級有關. 比如說, 如果是美麗, 那為什麼不是有氣質, 如果是有氣質, 可是總是被說氣質. 如果是可愛, 可是誰誰誰更可愛, 那不說可愛, 那一定是我喜歡上那個更可愛的女生了, 如果是.......(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