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memories.
That's the only way I can see.
The only choice I can have.
2004年9月5日 星期日
[UIUC]Champaign Trip
昨晚交大電資教授團來UIUC訪問, 莊紹勳與張文宗老師提議隔天要在Champaign附近走走, 於是我們今天一行四人, 便由杭老師開車, 開始我的的local trip.
我們一行人先到了cuties的一家農場, 體驗自己摘蘋果的樂趣, 把自己摘下的蘋果買回家, 大概可以吃一個星期沒問題. 之後我們便延著72號公路, 到了monticello的Robert Allerton Park. Allterton Park以前其實是某位UIUC的校長的私人莊園, 他把這塊土地捐出來給學校, 許多學校的會議便在這個風景明媚的地方舉行. 其實IEEE曾經來這裡辦過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這個Park自然景觀保存得非常好, 我們在開車的路上, 甚至還有一隻鹿跑過去,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看到野生的鹿. Park裡除了自然景觀, 也有許多很有特色的建築, 帶有中世紀的味道, 並且有許多的雕像. 給人一種很有人文藝術之美.
Allerton Park 裡有一個小湖泊, 有一大片的草原, 以及許多camping的設施, 在這邊露營一定是很不錯的經驗. 這裡據莊老師說, 秋天會有楓紅, 我可以想像這裡會有的壯闊美景, 冬天我想也是另一片銀色的景色. 有機會, 我會再來一次的.
Allerton Park其實非常的大, 我們只逛了其中的一小部份, 時間的因素, 我們在monticello的一家Hardees吃完午餐後便回Champaign, 準備陪老師們選紀念品跟逛校園, 晚上又跑去吃大餐了, 這次第三天吃大餐,昨天吃完BAIGGIE's就快飽到睡不著, 結果今天又吃了Red Lobster, 不過實在太貴了, 所以我點很便宜的, 當然, 吃完又是快飽到睡不著, 我猜這幾天下來鐵定胖了不少.
在這樣的學術環境下成長, 真的是非常的棒, 在台灣一個小小的地方, 教育重視的程度比政治鬥爭還低, 嗜血的消息滿足群眾, 而我們的的教育卻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不被重視, 連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都培養不出來的話, 台灣是不可能有成長的. 要與這裡的人競爭, 卻身處於那樣的環境, 很另人感慨, 除了努力之外, 沒有什麼辦法. 要如何讓自己的眼光不狹隘, 真得是得經過一番深刻的體驗, 只有努力, 讓自己的成就更高, 才能讓人重視..
圖: Robert Allerton Park
2004年9月4日 星期六
[UIUC]Chiniese Noodles
Sep. 5. 晴 Sun
如同昨天一般, 今天又是個好天氣, 由於星期一是美國的勞工節, 這個週末是所謂的long weekend. Long weekend的第二天, 校園很冷清, 只有我們這些不知道要做啥事的人, 跑來實驗室, 免費的網咖及冷地半死的冷氣.
CSL的wireless lan還是非常的不stable, 每隔五分鐘就要斷線重新login. 想抓個software或是抓抓歌都沒辦法, 身在這麼美的校園裡的這棟嶄新的建築, 竟然是連想好好上網都那麼的困難. 其實我們CSL的門禁卡都還沒下來, 更別提跟老師共用的辦公室鑰匙. 真是夠慘的, 這一切其實都是因為那該死的Social Security Number.
Social Security Number其實就跟台灣的身份證很類似, 許多文件都需要利用SSN去辦.一般的學生是用學生簽証, 因此不用SSN, 不過我來的身份是Visiting Scholar, 並且拿的是J-1簽証, 美國的政策是對持有J1 VISA的人給予SSN, 會享有部份的國民待遇. 不過也因為我即將有SSN, 所以所有的文件, 包括我的I-Card, 門禁卡等等, 都得等SSN下來, 唉, 還要兩個星期左右呢...I-Card是這邊學生跟教職員的識別卡, 可以用它來享有學校的福利, 比如說, 最重要的, 搭bus不用錢. 所以我現在就是雙腳萬能, 只能走來走去.
中午的時候, 杭老師提議到附近第五街上一家中式雜貨店買一些食物之類的, 來嘗試自己煮煮看, 於是我們便買了一小罐的油, 大白菜, 加上本來我帶來的麵, 還有前兩天買的蔥, 就煮起麵了, 雖然我不是第一次煮麵, 不過要用電爐與用平底鍋煮湯麵我還是第一次. Anyway, 最後還是成功, 而且還蠻好吃的, 非常令人振奮. 或許以後就會開始嘗試晚餐自己煮了.我煮麵, 老師洗碗, 很奇特的經驗.
今天有一團交大電資院的教授群會到UIUC, 他們主要是要在全美幾個EE的重點大學, 招募新進教師. 托當地學生的福, 我也跟著給院長他們請了一頓. 這家是間義大利餐廳, 是Champaign當地最好的餐廳之一, 很巧的是, 我竟然在這裡遇到以前室友工頭的直屬學妹Febi, 世界真是小阿, 她來這邊念ECE的Ph.D., 席間也只有我們兩個是交大的學生, 聊起來特別有話題. 食物就不多說了, 好吃, 然後又吃得太飽, 連續兩天吃了大餐, 實在有點不太行.
BTW, 我似乎比較適應這邊的時間了, 下午並沒有那麼想睡, 嗯,好現象.
圖: CSL
2004年9月3日 星期五
[UIUC]Time Difference
原來我也是會有時差困擾的.
第一次的group meeting, 與Tom跟他的將近20個博士班一起meeting, 有大陸人, 印度人, 台灣人, 還有幾個老美, 人數眾多. 讓人很驚訝, 以Tom將近70歲的年紀, 竟然帶了這麼多的學生. 在正式的meeting開始之前, 我們幾個visitor被要求自我介紹,很少在這麼大的meeting場合用英文做自我介紹, 當我畫出與Tom的關係時, 看大家的表情, 實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Tom是Prof. Woods的指導教授, Prof. Woods則是杭老師的指導教授, 而我是杭老師的學生, 可以說是同一個門派的.
在正式的自我介紹完之後, 依貫例, 德高望重的教授這時候就要出來講講話, 他畫了一個application與technique的關係圖,我覺得蠻好玩的. 在以前, 先有application的需求, 發展出基本理論, 然後有technique, 最後將technique應用在原來的application上, 而現在的做法卻是, 有application, 發展基本理論, 有technique, 然後最後卻是publich papaer,其實他想說的是學術研究與真實生活間的落差, 而這樣的現象是的確存在的. 值得讓人想一想.
meeting時是由一位學生報告他對visual tracking的心得, 不過我聽不到一半, 就再也撐不下去, 看看時間, 換算是台灣時間剛好是睡覺時間, 果然時差還是會帶來困擾的, 希望這兩天趕快恢復.
昨晚跟杭老師一起去附近的mall採買了一些東西, 希望可以嘗試自己煮, 等過兩天都安定下來之後, 就要開始真正的生活了..
圖: UIUC校園
2004年9月1日 星期三
2004年8月24日 星期二
出國前夕
要出國visiting了..
許多事情都還沒有準備好, 衣服還沒收, 出境還沒搞定, 程式還沒ready, 該看的書還沒看完. 更糟的是本來想重點加強的英文聽力部份, 還沒準備好, 很擔心到時候跟其他人meeting會被電.
最近的生活變化很大, 該結束的事情結束了, 一切隨緣. 只是我的研究進度一直不是很理想, 提不起勁把事情好好做好 或許是雜事太多, 或許是我給自己的藉口太多.想起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 嗯, 開始有畢業危機感, anyway, 趁出國這段期間, 好好將自己的實力提升.
這兩天在看奧運, 台灣拿了2金2銀1銅, 很令人高興, 總算是有點成果. 不過比起鄰近的日韓, 還是差了很多, 希望政府多花點錢在體育上而不是在政治角力
對自己說: 一切加油!!!
訂閱:
文章 (Atom)